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观察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谁与深圳同场竞速?

毛芸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10-28


9月30日是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到来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这一天,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再度“约会”媒体记者,召开了一场发布会。



这是一场“蓝色”的发布会,原因在于本次发布内容都围绕海洋展开。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将于10月在深圳召开的2020海博会相关情况,以及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新进展。
深圳市副市长张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喻春、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雄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楚宏主持。

01

深圳的蓝色雄心


海,对于拥有改革、开放、创新等“气质型”标签的深圳来说,或许是一个相对容易让人忽略的城市特质。

数据显示,深圳拥有260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达1145平方公里,从西边的珠江口延伸到东边的大亚湾,蜿蜒的海岸线包裹着大半个城市。深圳人对海也情有独钟。每逢周末节假日,市区通往东部大梅沙、较场尾等滨海景区的交通总是热闹非凡。


不过,海给深圳带来的可不止秀丽的自然风光。在本场发布会上,张勇提到了一组数据——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值约10%。
“2019年深圳市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深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张勇介绍。
但若是将观察的角度放得更高,海洋经济仅仅是深圳面向蓝色国土聚焦的一个方面。在长远的发展战略上,深圳对于海洋还有自己的雄心蓝图——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02

何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何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据国内参与这一概念提出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春宇介绍,改词最早起源于:2012年,挪威海事展和奥斯陆海运首次联合发布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报告》,以客观指标和行业专家投票的方式,评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张春宇在相关介绍文章中表示,该排名“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的英文直译应为“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为适合中文表意,且能充分体现其内涵,他的团队将其翻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而根据日常采访与多位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的交流,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发现,不同人的理解认识或多或少各有侧重。
有人认为,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应具有较强的航运服务能力,具备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有人则看中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表现。
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具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03

谁与深圳“同场竞速”?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9月30日这场发布会上的核心内容。
发布会梳理了深圳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向海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的脉络——从2017年6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半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写入“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两年3次点名,从推进、支持到加快,深圳的定位日益清晰。值得一提的是,据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了解,2017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内政策语境中。
但在这条向海发轫的赛道上,与深圳同场“竞速”的兄弟城市也不少。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国内已有深圳、上海、天津、青岛、宁波、舟山等6座城市明确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虽然都是滨海城市,但这6城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都不尽相同。以深圳为例,本次发布便特别提到了她在向海发展方面一些独特优势和基础。
譬如,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海洋龙头企业集聚,拥有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等等。

就在日前,深圳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深圳如何增强“蓝色实力”作出了一系列规划部署。
而在记者看来,基于上述这些特色、优势,如何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具备含金量和辨识度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之路,这或许是深圳最需要思考的。
记者 / 毛芸编辑 / 李天南 潘纯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